心中永远的丰碑
——怀念我的新四军父亲
曹晓慧
今年9月3日,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。我国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。这次阅兵,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,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,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。
看到扬我国威的“9.3”世纪阅兵即将临近,我想起了我的新四军父亲、抗战老兵曹长胜。
父亲生于1927年农历7月20日,是抗日战争期间,参加新四军的一个老兵。1944年2月,父亲从老家安徽省风阳县参加了新四军,在懵懂中扛起了枪,并从此走上革命道路。抗日战争期间,在生与死的较量中,在血于火的洗礼中,在枪林弹雨的穿梭中,打过日本鬼子,1946年在战斗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解放战争期间,父亲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,并在淮海战役中身负重伤,后在苏北芦苇荡的渔船上养伤治病。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简陋,医疗技术落后,父亲的生命被挽救了,但身体中残留的19块弹片伴随着父亲走到生命的尽头。这次战役结来后,父亲被荣记二等战功,并根据受伤情况鉴定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,一生享受荣誉军人特殊待遇津贴。身体刚刚恢复,父亲又参加了解放华北的许多战役,迎来了全国的解放。
新中国成立之初,中国人民解放军强军之举,首先着手培养提高现有军队干部实战素质。1950年9月,父亲被委派装甲兵学院学习,毕业后至1955年在苏机械化师坦克32团1营3连任连长。
1955年下半年,父亲转业安康,先后在安康纪委、安康党校、安岚公路指挥部、安康驻西安办事处、安康水泥厂、安康地区物资局工作,并分别担任不同领导岗位职务。1987年底父亲离休,享受县团级待遇,另外每年享受国家多发两个月工资待遇,每月享受二等残废军人特殊津贴待遇。2003年9月29日,父亲因积劳成疾病逝,火化后骨灰中还有弹片残留,这些历史记忆的弹片,陪伴父亲的骨灰一同安葬在安康烈士陵园。
父亲的一生每到一个单位,不管是当领导还是当百姓,都得到组织、领导、同事和下属的好评。他在岗期间和离休时,没有给组织提过任何要求。一生不居功自傲,兢兢业业,克勤克俭,埋头肯干,坚持原则,公私分明,威严自律,宽于待人,始终践行着在任何时候和环境下,坚定中国共产党信仰不动摇,以大写的人字,诠释了一个中国共产党培养的忠魂,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铸造的个体风骨。
父亲生前有一个最大的爱好,就是反复的,不厌其烦的看电影院上映的、看电视上播放的战争年代片子,像老电影《红日》《南征北战》等,边看边讲述影片中再现的当时真伪,当看到一个个战友牺牲的镜头,在流下悲伤眼泪的同时,总会告诉我们,每场战役结束后,活着的人见面后彼此第一句话就是:你还活着,然后相拥而泣。并喃喃自语道,我这辈子知足了,和我一起许许多多的战友,看着他们从我的身边牺牲,从眼前消失,我活着,拥有幸福的家庭,膝绕足下的天伦,享受着国家给予的各种荣誉奖励,以及物资生活上高于普通人的待遇,我知足知足啊!
牢记历史,勿忘国耻,感恩先烈,珍惜现在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座右铭。
今天,在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八十年纪念日到来之际,怀着一个虔诚感恩之心,深切缅怀我们敬爱的父亲。父亲一生从皖到陕,抗倭寇,掀三山,建新国,革命奉献六十春秋。父亲真善诚贤,德为先,清甘苦,寸草心,儿女呼喊盼你回还。父亲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儿子,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勇敢卫士,是我们慈善可敬的好父亲。他给我们留下的是真的笑容,善的记忆。他倾其一生,为国家,为人民的奉献,为我们成长的心血,一点点,一点点闪耀着最光辉的一面呈现在我面前,象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我的心间。
战火离我们远去,鲜花正在盛开,我们虽然拥有和平,拥有安宁,拥有幸福,但我们不会忘记那刻骨铭心的苦难历史,不会忘记硝烟弥漫的枪林弹雨,更不会忘记无数先烈和父亲付出的血与汗,以及鲜活生命。我们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,我们希望和平鸽永远在蓝天白云下傲翔,腑瞰着人民安居乐业,幸福安康。
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父亲,献给为中国崛起而血洒疆场的,无数个父亲的战友……
责编:吴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