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老兵故事 >难忘从军那三年

难忘从军那三年

2025-08-20     来源:中国老兵事业发展网

难忘从军那三年

刘健
每年到了拥军的季节,
就想起了很多年前从军的事。
那是一九七八年,
到安康接兵的是兰后218团。
从军的梦想,
十七岁那年冬天终于实现。
六七百人的新兵队伍,
从城区步行到火车东站。
迈着不太整齐的步伐,
唱着刚学会《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》的军歌,
沿途红旗招展锣鼓喧天。
走阳安线宝成线。
沿途汉阴西乡城固随时有新兵上站。
我们望着晗泪送兵的人群,
学着《南征北战》里的高营长,
“不要伤心我们会打回来的"腔调高喊。
排长刘瑞平严肃的说:
“我们不是上前线”

座闷罐。
因大雪封山。
在宝鸡一仓库水泥地上睡了十几天。
吃饭没有碗。
用牙刷牙缸咥饭。
突然一个晴天,
紧急集合,
在工程车上颠簸到夜晚。
到达终点平凉崆峒山。

顶着刺骨的寒风,
军训了一个冬天,
当分到四营十一连二班。
面前的甘沟峡谷,
与家乡安康汉江两岸绿水青山相比,
差得很远很远。
第一天上班。
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。
人类最原始的肩挑背扛,
日复一日年复一年。
所经历的艰辛,
有时到了人的极限。
军人的天职,
硬是咬紧牙关整整三年。

至今难忘我铺边的石泉战友王从义,
恓性时年仅18岁。
还有陕西三原20出头的张崇兆老班长,
特等伤残。
许多战友破皮烂肉都不算,
我也是命大和土矿车一起滚下过山,
几次头顶的落石把推的矿车砸翻。

曾记得,
开山炸石哑咆突响,
一群战友满脸受伤,
大家强忍悲痛用双手把战友从塌方的石碴中挖出,
撕心裂肺的哭喊。
他流着泪说:
“想吃老家的蒸面……
然后慢慢闲上了双眼,
走完了短暂而光辉的一生。

老班长光荣退役离开营房,
我当班长接着干。
苦干三年,
我也复原。
20年后故地重游,
当年开凿的洞口什么也看不见。
甘沟峡谷的山哟!
依旧是亿万年前的山。
但搞备战深挖泂的故事会流传千年。

站在恓性战友的墓前,
音容笑貌,
仿佛在昨天,
他们永远留在了坑道里边。
现在明白了,
当年战斗的地方,
那是严守国防工程的机密。
正是三年从军艰苦磨练出来的共产党员,
为后来从警之路树立了更高的标杆。

从警后,
一次抓捕杀人逃犯,
凶犯威胁说:
“出来弄死你。”
我淡淡一笑说:
“弄死我是迟到的烈士。”

特别是,
1983年“7.31”安康遭遇特大洪灾,
那夜抗洪抢险水中送电报又救人,
一直泡在水里边,
灾后立功戴红花。

还记得,
每逄佳节难团圆,
父母病床少陪伴。
历次“严打”冲在前。
闹市门前拆炸弹,
三下江南四上高原,
不是破案就是追捕逃犯,
破获案件成百上千。
那时没有监控,
我们就是天眼。
那时没有交通工具,
我们就是车船。
长年行走在秦巴山间汉江两岸,
心中只有人民平安。

时光冉冉,
40年的从警路在艰难中走完,
但与当兵三年相比相差甚远。
回望当年这群退役老兵,
已是安康公安这个英雄集体的半壁江山,
他们吃过百姓的粗茶淡饭,
也参加过共和国的国宴,
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。
出过英雄也有片警默默无闻在深山,
还有因巡逻执勤倒在退休前一天。

看如今,
安康旅游旺季人浪滔天,
各行各业和谐礼赞。
百姓安居国泰民安,
这要归功于,
退役军人从警奋战在公安战线,
把他们获奖的证书和勋章都收拢,
那会垒成一座小山。


(作者简介:退役老兵,原陕西省安康市公安局恒口公安分局政委,三级警监,二级高级警长)

责编:吴一

 

版权所有© 2018 www.zglbsyfzw.net 老兵事业发展中心 京ICP备2020046060号
手机: 18234262488 邮 箱: zglaobing@163.com
单位地址: 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东大街93号1层101室
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293

人员名录: